2023-10-02

讓舊衣壽命延長 100 年的秘密,雄材大智將二手衣變成環保戶外建材

雄材大智將二手衣變成環保戶外建材 全球每年生產超過1000億件衣服中,只有13%的舊衣材料被回收,1%會被再利用到新衣服的產製中。數據來自於2017年艾倫・麥克亞瑟基金發布《A-New-Textiles-Economy》的報告。   為什麼舊衣材料被回收、再使用的比率這麼低呢?雄材大智創辦人林正雄點出關鍵:太多衣服是用2種以上的布料「混紡」做成的,要分離混紡材質的技術複雜、成本也更高,成了回收業的痛點。   「混紡的回收正是我們想解決的問題。」林正雄開始逆向思考:如果混紡很難分離,那就不要分離吧!非相關背景的林正雄化短處為長處,用跳脫主流思維的方式,研發了將棉質布料和塑料結合的技術,成功把舊衣服變成使用年限長 100年的環保建材「衣纖木」,還獲得了歐德傢俱集團投資、並成為冬季奧運場地的建材提供商。   因一則新聞萌生創業念頭,雄材大智創辦人逆向思考創業 畢業後在中研院從事腦神經科學、癌症研究的林正雄,其實原本就對紡織業、環保議題深感興趣,不僅經常閱讀紡織布料、回收相關書籍,也在慈濟擔任了 15年的環保志工,更曾經協助大愛感恩科技研發出給燒燙傷患者的高性能壓力衣。   但真正讓林正雄萌生創業念頭的起點,是一則「台灣用回收寶特瓶製成世足賽球衣」的新聞。   他分享,自己在看到這則新聞後心中產生了許多疑惑:「寶特瓶雖然變成了球衣,但是不是賽事結束後,還是得進到焚化爐燒毀?那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讓它們再一次、更多次被回收利用呢?」這些在心中萌芽的問號,成了他踏上創業之路的推力。   林正雄發現,舊衣材料很難達成循環再利用,是因為製作衣服時常使用的混紡材質難以分離。他想,如果能把這些混紡舊衣和其他塑料融合,會不會反而能變成新的材料呢?有了初步想法之後,他開始買書自學,並積極找工廠測試產品。   先幫舊衣布料建立反射光波長「指紋庫」,加速產品開發   開啟一人創業的林正雄,在起初到舊衣廠研究舊衣材質時,馬上就面臨到棘手的難題:每種混紡衣物的材質比例不同,面對成千上萬種布料,要怎麼快速辨識混紡材質進行分類?   林正雄表示,以前辨識材質都要用火燒來觀察或用氣味辨識,可是這需要經驗累積才有辦法辨識,因此他率先開發了一款布料辨識系統,透過 8000 多塊布料以及 AI […]
2023-10-05

色母著色加工常見的6大問題原因及解決方法

    一、在陽光照射下,製品中有條紋狀的顏料帶 這個問題需從塑膠物理機械性能和塑膠成型工藝兩個方面考慮: 注塑設備的溫度沒有控制好,色母進入混煉腔後不能與樹脂充分混合。 注塑機沒有加一定的背壓,螺杆的混煉效果不好。 色母的分散性不好或樹脂塑化不好。 工藝方面可作如下調試: 將混煉腔靠落料口部分的溫度稍加提高 給注塑機施加一定背壓。 如經以上調試仍不見好,則可能是色母、樹脂的分散性或匹配問題,應與色母粒製造廠商聯繫解決。 二、按比例添加後,成品顏色過深(過淺) 這個問題雖然簡單,卻存在著很多可能性,具體為: 色母中顔料成分問題,顏料過少或過多。 使用時計量不準確 。 色母與樹脂的匹配存在問題,這可能是色母的載體選擇不當。 機器溫度不當,色母在機器中停留時間過長。 處理常式:首先檢查樹脂品種是否與色母匹配、計量是否準確,其次調整機器溫度或轉速,如仍存在問題應向色母粒生產廠家聯繫。 三、同樣的色母、樹脂和配方,不同的注塑機注出的產品為何顏色有深淺? 這往往是注塑機的原因引起的。不同的注塑機因製造、使用時間或保養狀況的不同,造成機械狀態的差別,特別是加熱原件與料筒的緊貼程度的差別,使色母在料筒裡的分散狀態也不一樣,上述現象就會出現。 四、換另一種牌子的樹脂後,同樣的色母和配方,顏色卻發生了變化,這是為什麼? 不同牌號的樹脂其密度和熔融指數會有差別,因此樹脂的性能會有差別,與色母的相容性也會有差別,從而發生顏色變化,一般說來,只要其密度和熔融指數相差不大,那麼顏色的差別也不會太大,可以通過調整色母的用量來較正顏色。 五、色母在儲存過程中發生顏料遷移現象是否會影響製品的品質? 有些色母的顏料含量(或染料)很高,在這種情況下,發生遷移現象屬於正常。尤其是加入染料的色母,會發生嚴重的遷移現象。但這不影響製品的品質,因為色母注射成製品後,顏料在製品中處於正常的顯色濃度。 六、為什麼有的注射製品光澤不好? […]
2025-03-04

塑膠的未來:降解還是再生?性能及應用領域大有不同?

    原文來源: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 可降解塑膠適用於包裝和農膜 可降解塑膠是指其製品的各項性能可滿足使用性能要求,在保存期內性能不變,而使用後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能降解成對環境無害的物質的塑膠。可降解塑膠在性能、實用性、降解性、安全性上都有其優勢。 在性能上,可降解塑膠可以達到或在某些特定領域超過傳統塑膠的性能; 在實用性上,可降解塑膠有與同類傳統塑膠相近的應用性能和衛生性能; 在降解性上,可降解塑膠在使用後,可以在自然環境下(特定微生物、溫度、濕度)較快完成降解,並成為易被環境利用的碎片或無毒氣體,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在安全性上,可降解塑膠降解過程產生或殘留的物質對環境無害,不會影響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而目前替代傳統塑膠的最大阻礙,也是可降解塑膠的缺點是其生產成本較同類傳統塑膠或再生塑膠高。因此,在包裝、農膜等使用時間短、難以回收分離、對性能要求不高、對雜質含量要求高的應用領域,可降解塑膠更具替代優勢。 再生塑膠適用於對衛生要求不高的領域 再生塑膠是指通過預處理、熔融造粒、改性等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對廢舊塑膠進行加工處理後重新得到的塑膠原料。再生塑膠最大的優點是價格比新料和可降解塑膠便宜,且可以根據不同的性能需要加工出對應的產品。在迴圈次數不太多的情況下,再生塑膠能保持與傳統塑膠相似的性能,或者可以通過再生料與新料混合的方式,維持穩定的性能。但在多次迴圈之後,再生塑膠的性能下降很大,或到無法使用的程度。此外,再生塑膠在保證經濟性的前提下較難保持良好的衛生性能。因此,再生塑膠適用於迴圈次數不多,且對衛生性能要求不高的領域。 常見塑膠再生後的性能變化: 塑膠種類 一次再生之後的性能變化 多次再生後的性能變化 PE聚乙烯 顏色變黃, 性能有所下降 高密度聚乙烯粘度下降,低密度聚乙烯粘度上升等 PP 聚丙烯 顏色幾乎不變,熔體指數上升 顏色加重,溶體指數仍上升, 斷裂強度和伸長率有所下降等 PS聚苯乙烯 顏色變黃,性能有所下降 […]